襄陽包裝廠家淺談從茶葉包裝賠償案中該學到什么
文章出處:m.vqdo.cn  |  發布時間:2018/3/9 10:35:43  |  瀏覽次數:0
襄陽包裝印刷,襄陽包裝廠家,襄陽包裝設計淺談從茶葉包裝賠償案中該學到什么
最近,茶行業再次被一條新聞攪得寢食難安。不久前,廣州芳村及周邊茶葉市場的數十位茶商接連收到傳票,案由都是“茶葉包裝存在問題,屬于三無產品。”南方某報對此作了報道,人們從網上看到的標題是《訟棍碰瓷茶葉包裝老板們膽顫心驚》,這被認為是繼兩年前“西湖龍井”打假事件之后,廣州茶葉市場遭遇到的第二波大范圍的買茶索賠事件。不少店家懷疑,這是有人惡意“釣魚”,試圖通過法律訴訟獲取高額經濟補償。
蒼蠅專叮有縫的蛋
該報道中指出,業內人士認為,從外部推動力來看,此次事件對于規范茶產業具有一定的促進意義,但從道德層面上看,這種惡意訴訟的行為可能阻礙茶葉市場的健康發展。
這個充滿矛盾的評價恰恰反映了行業以及社會對此類問題的誤讀。既然對規范茶產業有一定促進意義,那怎么能判定為不道德呢?或者說從不道德的出發點也可以做出有益于行業、有益于社會的事情?事實上,此類事件的發生正暴露了茶行業的不規范、不嚴謹、不自律。所謂“蒼蠅不叮無縫的蛋”,追腥逐臭那是蒼蠅的本能,而會不會被蒼蠅盯上取決于你。
問題出來后,茶行業真正需要做的是從產品管理上規范自己、從包裝上提升自己、從法律上充實和保護自己。而不是簡單地拿道德批判來定性別人,挽回自己的面子。這樣做于行業是二次損失——一次損失金錢,第二次則是喪失了改進的機會。
反思,對行業有利
那么,事件出現后,茶行業該從哪些方面反思才更有利于行業健康發展呢?
我們要深刻意識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已經發展到新階段,更加規范、更加嚴謹、更加誠信的社會氛圍和市場環境在等著我們。廣告包裝管理法規的趨嚴、誠信黑名單制度的醞釀等等都是大勢所趨,也是社會進步的表現;同時,還要深刻認識到茶行業與法制要求、市場需求、現代營銷的種種差距。橫向比較一下其他行業,茶行業遇到的這些奇葩事件正說明行業的不足。
中國經濟新常態的一個特點就是速度慢下來、功夫提上去。市場經濟高速發展時的問題現在逐漸暴露,轉型升級所需要的配套跟進措施在加緊推出。因此,茶企業不僅要認識到市場的變化,也要意識到行業規矩也在變。比如去年4月新修訂通過的《廣告法》,對使用極限詞語的廣告和宣傳將課以重罰。這就要求企業對廣告、產品包裝上的用語要越來越規范。據報道,新《廣告法》實施以來,福建省安溪縣工商局已經接到7起關于極限用詞方面的投訴,茶企業賠了個慘兮兮。工商部門比較理智地提醒,盡管對方有職業打假的嫌疑,但關鍵是茶企要謹記,切勿再于茶類包裝上使用“特等”、等詞語,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完善,才能跟上時代
意識到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正逐步走上法制化軌道,茶企業要及時學習法律知識、互聯網技術,好好充實自己、保護自己。
從廣州報道披露的情況看,對方設局讓茶葉經銷商賣出了“三無產品”,并利用互聯網視頻取證。從這一點說,對方屬于來者不善,但如果茶企自身對法律法規有足夠的認知和規范的執行,也就不會成為“上鉤之魚”。至于有的商家說,事情出來后“整個市場都人心惶惶,有生意都不敢做了,見到人都怕。”不僅夸大其詞,也太過矯情。如果企業心明眼亮、行正走端,怕從何來?
法律是為市場經濟保駕護航的,在此基礎上更需要茶企調整心態,改進、完善企業的各項制度,實現與新常態下的市場無縫的對接。如果經歷了此次風波,茶企都能夠吸取教訓、提升規則意識、改進產品包裝,那些損失的付出就值得了。比如去年廣州就有一位茶葉經銷商因為包裝盒上生產日期標注的是“甲午年春”,而被消費者要求退還購物款并支付售價10倍的賠償金。現在看來,“農歷紀年”顯然無法準確告知消費者生產年份日期,也容易給企業自己留下“玩貓膩”的誘惑和空間。面對此情此景,我們是主動改呢還是被動改呢?
透過近幾年來的“西湖龍井”打假案、廣州芳村茶包裝索賠案,我們必須看到茶產業發展的大勢。未來,茶產業工業化、標準化、品牌化的趨勢會加快,程度會加深,這也是被世界各國經濟發展驗證了的必由之路。我們只有把握住了這個大勢,也才能處理好企業在新的發展階段的任務,成為優勝劣汰大潮中的強健者、幸運兒!
相關文章
- 2017-04-08襄陽包裝印刷上光特點知識
- 2018-03-06襄陽包裝盒廠家淺談一出租屋變身加工廠生產假冒知名化妝品包裝盒
- 2018-03-08襄陽包裝廠家介紹皮盒包裝的印后工藝
- 2018-03-08襄陽包裝印刷廠如何區分化妝品包裝上的常見標識